12月22日,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,鞍鋼集團、中國冶金報社共同舉辦的中國鋼鐵行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高峰論壇在鞍山舉行。鞍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姚林在致辭時共同回顧了鞍鋼和新中國鋼鐵工業70年,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歷程,同時展望了未來30年的美好前景。
姚林介紹,1948年~1978年,新中國鋼鐵工業第一個30年的穩健發展,為改革開放奠定了經濟基礎,鞍鋼是勇于開拓者。70年前的12月26日,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鞍鋼宣告成立,標志著新中國第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誕生,也標志著新中國鋼鐵工業建設啟程。鞍鋼創造了新中國第一爐鐵水、第一爐鋼水等諸多第一,完成了舉世矚目的“三大工程”(鞍鋼無縫鋼管廠、大型軋鋼廠、煉鐵廠7號高爐工程)建設。1949年開展的“兩革一化”(技術革新、技術革命,合理化建議)工作,引發了全國工業企業大力開展技術革新運動。鞍鋼支援、包建了20余個大型鋼企、13個省市冶金工業企業建設,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大量鋼材、人才,為形成中國鋼鐵工業基本布局、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“1978年~2018年,中國鋼鐵工業40年的快速發展,印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,鞍鋼是率先實踐者?!币α终f。
1978年9月18日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3個月,鄧小平同志第5次來到鞍鋼并發表了重要談話,提出了“要革命、不要改良”“引進技術改造企業,第一要學會,第二要提高創新”等重要思想。這次談話被收錄到《鄧小平文選》第二卷,是中國工業企業改革開放的行動指南。按照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,鞍鋼不斷推進科技創新,大力開展技術改造,率先實施精干主體、分離輔助改革,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。2010年鞍攀重組后,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、鋼鐵行業冰凍期的雙重考驗,推進差異化管控、市場化改革、契約化經營,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鞍鋼“鳳凰涅槃、浴火重生”的期望,在2017年實現扭虧的基礎上,今年生產經營指標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。
姚林表示,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,鞍鋼為國家發展做出了重要的經濟貢獻、社會貢獻、管理貢獻。他介紹,鞍鋼累計生產生鐵6.9億噸、粗鋼6.96億噸、鋼材5.74億噸,上繳利稅2030.74億元,相當于國家對鞍鋼投入的38倍。從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,到西氣東輸、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;從59式坦克,到遼寧艦、港珠澳大橋等大國重器,都使用了鞍鋼鋼材。毛主席親筆批示的“鞍鋼憲法”,是新中國探索現代工業化道路的歷史性成果,在推動中國工業企業管理創新的進程中,發揮了重要的引領、示范作用。鞍鋼先后涌現出各級勞動模范、道德模范10414人次。孟泰、王崇倫、雷鋒、郭明義、李超等鞍鋼英模的崇高精神,深深地影響了幾代鋼鐵人的價值選擇和道德追求。
姚林指出,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,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鞍鋼走過的歷程,給我們的啟示是:必須堅持黨對企業的領導,沒有共產黨,就沒有新鞍鋼;必須堅持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,職工群眾是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根本力量;必須堅持改革創新,用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、經營模式創新推動企業發展;必須堅持正確發展方向,建立現代企業制度;必須堅持培育和弘揚企業精神,不斷增強發展活力。
“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的30年,是鞍鋼和中國鋼鐵行業堅持高質量發展、助力‘兩個一百年’奮斗目標實現的攻堅時期?!币α直硎?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,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、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。鞍鋼集團有決心、有信心、有能力,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的指引下,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指導下,與在座的各位領導、專家、同仁一起探索、實踐,開辟一條深化改革開放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鋼鐵之路。
“開辟新時代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,就是要挺起中國鋼鐵脊梁,實現鋼鐵強國夢想?!币α謴娬{,從毛主席趕英超美的豪言,到習近平總書記要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指示,鋼鐵強國夢始終是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鞍鋼愿意與兄弟企業一道,牢牢把握改革開放機遇,制造更優材料,創造更美生活,推進中國鋼鐵工業從建起來、大起來到強起來。
“開辟新時代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,就是要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,打造鋼鐵企業升級版?!币α诌M一步強調,當前,以人工智能、清潔能源、量子信息、虛擬現實、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已經開啟。鞍鋼愿意與兄弟企業一道,做強做精材料事業,持續升級礦產資源事業,擇優發展工業服務事業,大力推進工廠“黑下去”、數據“透明化”、產品“亮起來”,以技術革新推動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“開辟新時代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,就是要踐行新發展理念,建設新型鋼鐵生態圈?!币α肿詈髲娬{,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鞍鋼舉辦的產業鏈論壇上,鞍鋼發出了共建“綠色、智造、共贏”生態圈的倡議。鞍鋼愿意與兄弟企業一道,整合資源、集合眾長,變“抱團取暖”為“抱團供暖”,豐富資源供應鏈、產業發展鏈、產品應用鏈,把生態圈做大;信息互聯、優勢互補,變爭奪資源為共享資源,把生態圈做精;鼓勵特色,細分市場,變同質化競爭為差異化發展,把生態圈做優;建設綠色礦山、打造綠色工廠、推進綠色制造、生產綠色產品、發展綠色產業,把生態圈做美。最終,建成一個與時代發展同步,具有自我提升、自我完善、自我凈化功能的綠色、智造、共贏的鋼鐵生態圈。